对现存彩画遗迹的勘察,须从拍摄开始。拍摄是一项目的性较强的工作,为后期的彩画残坏、形制分析、描绘图纸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与建筑美学摄影不同,彩画拍摄应尽量避免阳光在建筑构件上产生光影的效果。对高大建筑进行拍摄时需要将镜头上抬,遮光罩很难起到遮光作用,因此拍摄时间的选择较为重要。上午尽量选择拍区域内每个建筑的前檐、东山面,下午拍后檐、西山面,最后再拍室内。拍摄的顺序为先拍区域内建筑的分布以及建筑各面的整体照片,再拍局部照片和细节照片,最后拍残损照片。要求的拍摄内容从彩画到油饰,上至山花、博缝、连檐瓦口、大木、斗栱,下至门窗、槛墙做到不落项,细部纹饰要有特写。此外,对隐蔽部位更应多加关注,因为在隐蔽部位常保留有老彩画。
一、拍摄整体照片
拍摄彩画整体照片的目的是为让勘察设计人员对彩画的颜色及纹饰排列布局有个整体的感知,便于后期制作ppt文档时引用。拍摄彩画整体照片有特殊的时间要求,需赶在搭设建筑勘察脚手架之前完成。搭设完脚手架之后再拍摄,即影响美观,又遮挡部分彩画。整体拍摄需要拍摄建筑各立面以及45度立面,有利于对外檐各面彩画颜色、纹饰分布、各间的纹饰排列有直观的了解。有时建筑过于高大或者开间过多,可在拍摄完整体照片之后,再拍单面的半部照片。拍摄完外立面,下一步以两柱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建筑开间进行整体拍摄,要求各面每一间至少拍摄一张整体照片,有助于对彩画残损状况的后期核实。照片范围应当扩展至相邻间的箍头部位,反映出相邻两间箍头的颜色排列对比。
若建筑内檐大木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即无天花板或者其他类别的吊顶,且梁架满绘彩画,整体照片拍摄的基本方法除与外檐相同之外,还需对上下金步、脊步等多层构件进行整体拍摄,要求照片能反映出不同举架构件的彩画的颜色、纹饰。在拍摄建筑内檐彩画时常会遇到同一木构件的前后两面彩画等级做法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因为始建时期就做了两种彩画,其二就是某一面经过后期重绘,而另一面没有经过重绘。两种情况的目的都是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都是将人们不易看到的木构件背面的彩画做法等级降低,贴金减少,因此,需对两面彩画再进行单独拍摄。
二、拍摄局部照片
拍摄局部照片的内容包含每一建筑开间的方心、左找头、右找头、2/3构件。目的主要是为取得较高清晰度的纹饰照片,今后便于ppt演示汇报描述现状彩画特点时引用,同时也有助于对彩画残坏的调查。拍摄时需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免后期分间编排照片时产生混乱。
三、拍摄细节照片
拍摄细节照片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是便于后期在电脑中对彩画的纹样进行描绘,要求照片端正、无倾斜、清晰度高,尽量减少因拍摄角度问题产生的变形。其二是拍摄彩画细部纹饰特点,便于后期记录彩画纹饰的组合规律。细节照片包含大木彩画、杂件彩画、油饰三类。
1、大木彩画
大木彩画主要指檩枋部位的彩画,细节拍照应尽量挑选清晰的纹饰,每一间、每一个构件、每一种纹饰需单独有特写。如箍头、盒子、皮条线、找头、岔口线、楞线、方心头造型、方心纹饰、檐(金)柱柱头进行特写拍摄。
箍头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为死箍头,箍头的两道金线内不绘纹饰,只在中心绘黑老一道,清代晚期箍头金线部位旁边常刷有晕色一道。另一种为活箍头,箍头金线内绘有万字、回纹、西番莲等多种纹饰。对死箍头的拍摄要求能清晰辨认是否有晕色、外侧是否有黑老箍头。对活箍头的拍摄要求箍头内的纹饰轮廓清晰,能够在电脑上进行描绘。盒子的做法同样分为活盒子和死盒子两种:死盒子的大线由直线构成,内绘栀花、十字别等纹饰。活盒子的大线由曲线弧线构成菱形的造型,造型之内绘龙、凤等各类纹饰,造型之外的四角设有岔角,岔角内绘卷草纹和水纹。对活盒子的拍摄要求略高,盒子内的各类纹饰以及岔角纹饰均要清晰可辨。皮条线拍摄的要点在于需能够辨清是否与箍头线相交接,有的皮条线与箍头之间有一段20mm至40mm不等的距离。找头的纹饰较为复杂,各类彩画找头变化多样,每一种不同的纹饰都需要特写拍摄。以旋子彩画为例,找头特写部位应包括旋眼、头路瓣、二路瓣、一整两破、勾丝咬等纹饰,拍摄要求能辨清纹饰轮廓以及头路旋瓣内是否有晕色,二路旋瓣内是否有黑老。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的绝大多数岔口线相对简单,仅平涂颜色,不做纹饰。苏式彩画的岔口线较为复杂,常做烟云岔口。对苏式彩画岔口线的拍摄,要求能辨清烟云退晕的颜色、层数,以及与烟云托颜色的相互关系。方心位于彩画画面的中心位置,其端头称为方心头。旋子彩画的方心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点,其做法自明代早期至清代中晚期不断的演变,是辨别彩画时代的重要参数。尤其是遇到清代早期之前的彩画时,需对方心头的纹样、轮廓线内外的白线(或认色)做法进行详细拍摄。对方心内龙纹、凤纹、山水、花鸟的拍摄要满足后期电脑描绘的要求。外檐柱头彩画常随着额枋而定,下端与额枋底皮齐平。短的柱头仅作双道箍头,长的上下两道箍头内可绘数个整旋花,有的内绘龙纹、卷草纹等纹饰,需要拍摄清晰纹饰,在电脑上进行描绘。
杂件彩画细节拍照包括椽飞头、椽飞肚(底面)、斗栱(若有纹饰)、垫栱板(排列)、老角梁、仔角梁、宝瓶、挑檐檩头(正、侧面)、桃尖梁头、平板枋、霸王拳、将出头、雀替、天花、枝条、花板、倒挂楣子(牙子、垂头)、包金土墙等。
椽飞头的纹饰较多,常见的为龙(虎)眼宝珠、栀花、万字、柿子花等。一般椽飞肚(构件底面)刷红绿色油,高等级的建筑绘有灵芝、西番莲纹饰。硬山与悬山顶的建筑,需对靠近博缝的椽飞头进行特写拍摄,庑殿、歇山顶的建筑需对靠近四个角梁的椽飞头进行45度特写拍摄,以便记录角梁左右第一个椽飞头颜色的排列规律。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栱需单独各拍摄一张。常见的垫栱板为火焰三宝珠形式,三个宝珠的颜色排列有所不同,因此需对每一开间正中位置的垫栱板进行特写拍摄。若遇到垫栱板绘龙、夔龙等纹饰,需要特别注意建筑每一面明间正中心及其两旁的垫栱板龙头、尾的朝向,以便寻找纹饰朝向的规律,同理于平板枋、挑檐檩头纹饰的拍摄。除此之外,部分平板枋纹饰可能以建筑转角处为起始绘制,因此还需拍摄四个转角处的彩画。常见的霸王拳多绘金边黑老或者金边金老做法,高等级的霸王拳三面同时绘有西番莲等纹饰,此时需要三面拍摄,注意西番莲纹饰枝茎的走向,同理于桃尖梁头的拍摄。倒挂楣子在不同时期做法相差较大,有的在棂条中间行白粉,有的在棂条两边行白粉,中间画黑老,拍摄时需注意类似的细节。其余老角梁、仔角梁、宝瓶、将出头、雀替、天花、枝条、花板、包金土墙纹饰拍照达到清晰可描即可。
3、油饰
油饰细节拍照包括山花、博缝、连檐、瓦口、匾额、下架油饰、装修、大门。主要对油饰颜色、地仗做法进行拍摄。歇山顶的建筑一般都会有山花,并雕刻有金钱绶带纹饰,需要对纹饰进行拍摄描绘。海墁斑竹纹彩画的连檐、瓦口、博缝、下架大木都满绘斑竹纹,需对每处纹理进行详细拍摄。
四、拍摄残损照片
上下架大木的油饰、彩画、包金土墙各单项都需要拍摄对应的残坏照片。残损照片的拍摄尽量保证能够完整的体现其真实性,减少个人对彩画残坏情感色彩的融入。残损照片拍摄的目的是为后期修缮做法提供资料依据,如残坏处裸露出的地仗做法,各种残坏的情况,如地仗开裂、离骨、下垂、剥落,油皮龟裂、粉化,彩画褪色,表面水渍、尘土、鸟粪等。
五、拍摄隐蔽部位
匾额之后、毗卢冒之上、廊内内掖枋所挡的檐檩等隐蔽部位较容易存有较早的彩画遗迹,便于我们了解建筑始建时期或者某个较早时期的彩画风貌。因此,在拍摄时应多加注意,寻找老的历史信息。
六、照片的编整
现场拍摄完大量的照片之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对照片进行整理。遵循现场拍摄的顺序将照片逐层建立文件夹,文件夹的层次可根据个人喜好,做到层次清晰即可。一般以下列顺序为常见形式,即建筑区域-单体建筑-某面-某间-某侧,如养心殿区-养心殿前抱厦-前檐-明间-东缝。整理照片需及时、准确,否则容易在对照照片记录残坏时产生误差。个别穿插所照的照片,应尽量在拍照时有所记录。若忘记记录,则需要观察此照片彩画的颜色、残损状况,比对其余的照片来确认其详细位置。